首页 关于杏鑫娱乐 业务范围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
  • 首页
  • 关于杏鑫娱乐
  • 业务范围
  • 最新动态
  • 联系我们
  • 业务范围

    你的位置:杏鑫娱乐 > 业务范围 > 1949年,毛主席问大清官员:慈禧架子大不大?官员回答绝了

    1949年,毛主席问大清官员:慈禧架子大不大?官员回答绝了

    发布日期:2024-08-26 07:18    点击次数:71

    开国大典结束后,毛主席邀请一些民主人士同游天坛。

    毛主席一边走,一边问身旁的一个老人:“张老,您是在朝廷里当过官儿的,那您见过慈禧太后吗?”

    被毛主席称为张老的人点点头:“见过,但次数不多,太后不会单独见我们这些小官的。”

    毛主席笑着摇摇头,让张老不要妄自菲薄。他在清政府是小官,那证明清朝统治者有眼无珠,看不到他身上的才华。

    不过毛主席接着问,慈禧太后平常摆架子吗?

    关于这个问题,张老是如何回答的?这个张老到底是谁?他为什么会和毛主席游天坛?

    甲午战败,维新变法

    1894年,清朝海军在和日本海军的对战中败了。曾经“亚洲第一,世界第八”的大清水师,似乎再也回不来了。

    除了一些整日闭目塞听的遗老遗少,其他人深感国家危矣,纷纷投身救国运动。

    身为清廷官员,张元济有一颗为国效力的雄心。

    可如今的国家,居然被区区一岛国踩在脚下,任何人都咽不下这口气。

    犹记得大唐盛世的时候,日本还要派遣唐使学习我国先进文化。可如今日本在逐步壮大自身,清廷却还沉浸在“天朝上国”的梦中。

    不过统治者腐朽爱做梦,底下的臣子却有能看清形势的。

    张元济就很能看清形势,他清醒意识到,清政府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了。

    当初的康乾盛世已经不复存在,繁华的外衣褪下,留下的只有满目疮痍。底层百姓痛苦挣扎,谁的日子都不好过。

    如果清廷继续沉浸在梦里,那等待着他们的就只有灭亡这条路。

    本来我国就多次遭到列强的入侵,那时清政府还能自我安慰,说欧洲比亚洲发展得快,所以欧洲国家都强大。

    但日本也是亚洲国家,之前甚至还不如我国。

    可日本经过了明治维新,拥有了强大的海军舰队,甚至一举击败了号称“亚洲第一”的大清水师。

    这就像是一个响亮的巴掌,一下子抽在清朝统治者的脸上。他们之前还自诩亚洲无敌,现在已经彻底要沦为时代的弃子了。

    张元济身为清政府的大臣,自然要“食君之禄,忠君之事”。朝廷有难,他们必须想办法帮助皇帝排忧解难。

   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,张元济接触到了康有为组织的强学会。

    康有为维新变法的思想,给了张元济很大的感触。尤其是当他听说,日本就是这样强大起来的时候,他觉得我国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。

    就像日本借鉴唐朝一样,清朝也可以借鉴日本。

    在维新变法思想的推动下,张元济和强学会的人员来往频繁。

    但张元济并不只单纯推崇变法,他也主张“教育救国”。张元济认为,唯有开启民智,让老百姓觉醒,才有足够力量对抗外来入侵者。

    但一旦民智被开启,国民不再任由统治者愚弄,那请政府的统治就岌岌可危。

    毕竟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,大部分统治者都在“愚民”。只有“愚民”,统治者才能保障自己的权力。

    一旦“愚民”失败了,就会遭到民众的反扑,也就是朝代末年的农民起义。

    老百姓开启民智,自然不会再简单被朝廷忽悠了。

    所以张元济的“教育救国”,在清政府这里注定是行不通的。

    同理,一旦进行维新变法,朝廷就不再是一家一姓的朝廷了。皇帝虽然还是皇帝,但手中的权力必然要被削减。

    不过对于光绪来说,这个代价是可以接受的。

    戊戌孑遗,教育兴国

    毕竟国家大权,一直都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。要是光绪真能通过变法夺回权力,那康有为等人就是大功臣。

    但军政大权不在光绪手里,就注定了这一场只被光绪支持的变法的失败结局。

    果不其然,维新不过百天,变法就宣告失败。

    康有为等人可以逃到国外,但张元济不能。他是朝廷的臣子,朝廷要他死,他就不能苟活。

    但张元济也很幸运,光绪将他保了下来。

    他被慈禧逐出京城,得了一个“永不录用”的处罚。不过不管怎样,他都还活着。

    变法的失败,让张元济对朝廷心灰意冷。一个不愿意接触新事物的朝廷,就像一个拒绝治疗的庞然大物,只能自己慢慢腐朽。

    离开官场之后,张元济携家带口定居上海。不过虽然他离开了官场,但李鸿章对他还是很器重的。

    得知他想通过开启民智的方式“教育救国”,李鸿章对此也比较认同。他将张元济推荐给了盛怀宣。

    盛怀宣打算筹办南洋公学译书院,正缺专业人才呢!李鸿章的这个举荐,就是给沙漠中的旅人送水来了。

    对于创办译书院一事,张元济也是百分百用心。他认为自己“教育救国”的理念可以在这里实现,这里将成为救国启蒙之地。

    为了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,他还亲自担任院长。慈禧太后召他回京做官,他也拒绝了。

    张元济和严复合作,对国外大量书籍进行了翻译。但译书院虽说是他一手建起来的,但南洋公学毕竟还是隶属于清政府的。

    公学内部搞得和朝堂一样,贪污成风,腐败成性,官僚气息十分严重。

    自觉理想破灭的张元济,最后还是辞职开始经商。

    他接手了商务印书馆,请自己的老搭档严复翻译世界名著。与此同时,他还和众多教育家合作,出版了国内最先进的教科书。

    不过无论是投身教育还是下海经商,张元济都没有放弃关注政治。

    维新派失败之后,国内主要分为立宪派和革命派。

    张元济毕竟是清朝旧臣,他还是希望保留皇帝的。所以他支持立宪派,并不断通过自己原先的同僚,了解政府的政策。

    张元济认为,君主立宪才是理想的政府。没有了皇帝,没有了朝廷,国家还怎么运转下去呢?

    但清政府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,又让张元济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疑惑。如果连皇帝都出卖了国家主权,那还有必要保留皇帝吗?

    张元济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人,他看到了革命党的努力,思想也在逐渐向革命党靠拢。

    辛亥革命之后,张元济接受了共和思想,开始和人一起劝告清帝退位。

    张元济始终认为,只有教育才是救国的根本。所以他在商务之余,也专注生产教学幻灯片,开办函授学校。

    新文化运动的时候,他支持白话文和妇女解放。

    精彩的回答

    对张元济来说,他这辈子最宝贝的就是他的书。

    那是他和老一辈教育家一点一点慢慢搜集、翻译出来的宝藏。无论是抗战还是解放战争,张元济都没有放弃过他的书。

    虽然张元济有很多藏书,但他从不将书本据为己有。

    他将家中藏书细细整理,将书全都放到了图书馆里。学生想来借阅,张元济就免费给他们开放。

    对于教育,张元济是十分上心的。

    1949年,已经82岁的张老接到邀请,毛主席请他出席开国大典。

    能出席开国大典,那可是极大的荣誉。张元济知道这是毛主席看得起自己,所以才给自己这个机会。

    开国大典结束之后,毛主席请他们这些学者们游览天坛。

    期间,毛主席向张老询问了慈禧太后的一些事情。

    但张老告诉毛主席,自己虽然见过慈禧太后,但也都是在很远的地方见的。

    “像我们这种小官,根本没有单独见太后的资格。”

    张老说,就算每次有太后召见,那中间也是隔了很多流程的。

    往往慈禧坐在屋里,有好几个人负责传话。别说人了,就是连声音都听不到。

    张元济的回答充满了智慧,毛主席笑了笑又问:“那慈禧太后架子大不大?”

    张元济直接说大。作为清王朝实际上的掌控者,慈禧的架子甚至比光绪还大。光绪在她面前,都是低眉顺眼的。

    说到这里,张元济叹了口气。

    张元济告诉毛主席,清朝的官场中充满看不见的硝烟,身在其中随时可能丧命。他能活着见到新中国,确实是他的幸运。

    为了能看到今日的新中国,无数人在这条路上前仆后继付出了生命。

    虽然他们当初的戊戌变法失败了,但他从不后悔。

    因为只有尝试过了,才会真正的了无遗憾。

    张元济说,光绪有心变法,但他太过懦弱;孙中山能力、理想、手段什么都不缺,但他却早早去世了;袁世凯可以称一声“枭雄”,但最后却走错了路。

    中国这么多的杰出人才中,只有毛主席学问、气魄什么都不缺。

    最终历史证明,也只有毛主席带领我党成功建立了新中国。

    张老看遍近代变迁,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。他的话中蕴含着深刻的意义,让毛主席也受益匪浅。

    这不是单纯两个人的交流,而是两个时代的交流,是新与旧的交接。

    毛主席告诉张元济,自己会继续为了中国的发展而努力,请张老仔细看着祖国的变化就行了。

    听了毛主席的话,张元济含笑点了点头。

    作为旧时代的人物,张元济也会用自己的眼睛记录这个全新的时代。新时代必将辉煌,必将一往无前。